Father in Silence 沉默的父亲与沉默的我
我常常觉得,自己丰沛的情感遗传自爱憎分明的母亲,而往往不愿意承认,自己感情的压抑来自总是沉默着的父亲。
大约是2006年的元旦,我已经记不太清楚年份了,我和兄弟独自在家打游戏到夜里,打完麻将的父亲突然打电话给家里,在楼下接我们,去儿时最爱的德克士打牙祭。玩游戏正酣的我们兴奋但又疲惫,依依着不愿下机出门,但德克士的诱惑又是那样一份惊喜——况且父亲已经在楼下了。于是我们出发,带着莫名的无奈与不情愿。
见到父亲我们开始抱怨,打趣地问父亲,是否打麻将赢了钱,一时兴起想起款待家里的儿子们——毕竟今天也是新年伊始的佳节。总之,父亲的好意是突然而惊喜的——甚至是让人摸不清缘由的——父亲只是微笑着,说:“今天是过节嘛,不过是想看看你们,请你们吃顿好的。”之后是久久的沉默。
作为孩子的我也能轻易地看出父亲话里“佳节”的托辞,读出那种心血来潮背后蓄积了许久的父爱,却也无心多想,既然大餐已经在眼前了。
在我成长的历程中,父亲这样突然心血来潮的惊喜并不少见,但大多数隐没在记忆里。这些林林总总的父爱流露,从来都比不过电影银幕上父子间的紧紧相拥、含泪耳语——甚至是简单的“I love you,Michelle”——来得感人至深,但这些银幕上的镜头在现实中沉默着的父亲身上是从未发生的。父亲的爱子之情,大概是慢慢累积,再于不经意间集中地表达,但绝不是情感喷涌着的,总是融于生活的平淡。
随着我进入青春期、长大成人,父亲示爱的途径越来越少。因为饕餮盛宴或是玩乐出游已经不再是只有父母才能给予的礼物,物质上的惊喜也不再那样具有诱惑。逐渐成熟的我所追逐着的,往往早已是精神上的成功或慰藉,这时候父子之间更有力的情感联系或许是一句赞扬或鼓励,但父亲往往是沉默的。与父亲之间的交谈大多是生活琐碎,父亲急切地了解我们的生活,愿意教给我们他所知的一切知识,但永远吝啬着简单而又困难的父爱告白。
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冷漠的,但我明白地看得出来,父亲压抑着真挚的爱,我们之间彼此都深谙却又无言的爱。但父亲也是需要慰藉的。父亲已经很难再多给长大的我们什么,却又不忍看着我们离开远去。于是父亲邀我们一起去打乒乓球、打台球,去散步,甚至是借着一起去练习引体向上的名义,想要我们陪在他的身旁。我记得高中时父亲远行到成都来看望我们,周末的夜里要我们出去陪他走走。我和兄弟都忙着学习的事情,双双回绝。当父亲的语气里带着恳求了,我终于心软下来,决定放下手边的忙碌去陪陪父亲。我们两人从玉林路口走到九眼桥再返程,一路上父亲依然是久久沉默着,偶尔我想打破寂静,于是谈些有的没的话题。时间仿佛凝滞,我和父亲走在川流的人群里,刹那间我觉得我们几乎要被冲散,却再也不能够像儿时那样,父亲紧紧牵着我的手无畏地走着。青春期是多么无奈又痛苦的日子,我也没有把父亲的手攥入手里——那应该是父亲老去之后的事了吧。我们依然各自走着,各自沉默着。我们到家,我扑回学习的忙碌,一切又归于生活的平淡。
这样的时光很多却又短暂,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各自沉默着,我知道父亲只是单纯地享受着和儿子相处的时间,不需要多余的语言,沉默就已是爱和情感。这样的时间仿佛变成了一种仪式,强化着父子之间的感情。父亲和我各自都压抑着自己的感情,像中学时代害羞的情侣永远不敢用语言倾吐心声,但沉默仿佛已经是一种情感上的默契。在许多年里,也许是不像哥哥那样忙碌,我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会更多,也是多少次和父亲沉默地在一起打球、散步的时候,我知道自己不能够脱离家庭。尽管家庭往往是平淡而沉默着的,但无言的爱却又是那么沉重而真实。
然而这样无言的情感流露,似乎并不适用于家庭以外。我们更多的情感,是需要通过言语、行动的许许多多去表达的。这样的表达要求我们有多少便说多少,甚至太多人以过人的技巧或天赋,用巧言令色来表达超乎内心所有情感的爱意。但也许是缘自父亲,我一贯更倾向于压抑内心所有的情感,用简单原始甚至有些幼稚的沉默,仪式性地来表达。但沉默的默契是少有的。
中学时代结束的夏天,我约喜欢了多年的女生看电影。见到她的刹那我的脑子一片空白,设想的千言万语全部揉碎咽下。我记得电影略显血腥惊悚,侧头只见她面带惊恐,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到电影静静结束,我的话不多,只能聊些无所谓的事情。我们走出去在十字路口,得知要在此分手去往不同方向。那时候太多话涌上来,但我欲言又止,我看着她,撂下一句道别,不太自然地转身离去。尽管约会看似失败,但我心里却很满足,仿佛和她待在一起的时光就是那样幸福的。虽然我笑自己的傻和幼稚,甚至是怯懦,但这样的情感抑止与父亲对我,又是何其相似。看一场电影与打一场乒乓球,都是简单的陪伴,别无他求。尽管这样看来,沉默的爱是廉价易得的,但父亲所享受的,正是自己沉默着,满怀爱意地陪伴着挚爱之人的时光。所以我也就释怀了,也许自己就是这样缺乏天赋而沉默的一类人,经历着情感积累再压抑的煎熬,最终在沉默中释怀。然而大多数时间里我又懊恼追悔,恨着心底那个沉默的自己,毕竟沉默的感情从来不会有回应。
初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挤在学校外边的出租屋看电视,忘了是出于何种原因,母亲忽然撒娇闹着要喝甜饮料,令两个儿子出门去买。慵懒的我们当然是不愿意出门的,于是紧张地僵持着。母亲有些愠怒,透着沮丧,几乎要落下眼泪来。这时屋外的父亲缓缓走进来,递一杯泡好的奶茶给母亲。我这才想起来扔在杂物筐里的不起眼的冲剂奶茶。那个时候我看到父母间的爱情。父亲的爱或许只是来自平凡的生活,在不经意间流露的一杯奶茶。但他的灵魂早已和母亲融合了,他想母亲所想,并在生活中去找寻爱她的途径。我几乎从未见过父母间明白的爱意告白,大多数时候父亲的示爱来自一包被遗忘的奶茶,来自情人节被儿子们瓜分的巧克力,来自更多生活中温暖的点滴。我想这对大多数夫妻伉俪都是相同的,当爱情变成生活,灵魂的交融往往是沉默无声的。父亲早就把自己的一副衷肠揉碎,却又灌溉到漫长平凡生活里去。
大概就像是网上流行的一句话,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。 然而这样的陪伴又是如何来之不易的。尽管沉默着的双方彼此相知,但这样的默契,大抵很难逾越血浓于水的亲情。或许人们都需要成长,在某一天学会了倾吐衷肠。但至少是对于父亲,对于天性习惯了沉默的我们,我更愿意彼此沉默着,两只手紧紧牵着,面对着人来人往,缓缓行走在荏苒的时光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