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未来我的孩子问我:“爸爸,什么是爱?”,我大概会哑然,不知道是否有勇气告诉他,其实我也不知道。这世界新生伊始,我只是比你早来了一阵子,很多东西我依然不明白。

        爱是依赖吗?你爱爸爸,爱妈妈,你饿了他们喂你吃,你冷了他们给你穿。当生命为他人所维所托,日久积累起的依恋情感,其实莫如说是感恩。一路走来,我对太多人心怀感激,却难以在心底将其泛泛化为爱意。又何况,父母的关照总在意志弱小时,独立后这样的依赖逐渐消失,但我的爱意却愈加强烈。把依赖错当作爱的人,大概成了停留在了孩提时代的巨婴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青春期到来,感情萌芽,你会爱上某个女孩儿。你开始以为爱是给予,是为她所改变,把自己变成她所想的样子。你想为她做很多事情,亦正亦邪,浪漫或猥琐,你变得勇敢又羞涩。为她哭,为她笑,但却会终于发现那样心底萌发的感情,感动的只是自己。总是天真地以为自己明白爱,到头来才发觉,你爱的并不是她,而是成长着的自己。我想这样的爱,大概更像是佛所谓七苦中“求不得”之“求”,而非“爱别离”的“爱”。“求”的过程形塑了我们,但却少有沉淀下来的感情,大多成为破碎的残片。

        独立以后,你会愈发明白,没有无条件的爱。彼此之间的感情连接,本质上都是独立个体之间的交换。“I scratch your back and you scratch mine”,你伤害我,我就会离开你,大体如此:安慰情绪,包裹棱角,开解孤单,鼓励勇气……学会了商量、妥协、包容,也懂得了放弃。久而久之,你大概不会感到温暖,而只会更加明白自己的孤独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知道为什么,逐渐长大就变得越来越爱怀旧。孩子,我多想回到你的年岁,再陪你一起长大,与你体验内心深处涌上来的、无条件的感情,重新去感受和寻找,自由和原生的爱——就像我爱大海,我喜欢在海边;我喜欢秋天吹的风,我喜欢晴天下的雪……我喜欢童年梦醒时爸妈放的卡朋特,喜欢手指随意拨弄琴弦产生的和心情相映的音符,喜欢神来之笔勾勒浮现出的美……我爱我遇见的每一个活生生的有七情六欲的人,矛盾的复杂的拧巴着。而你也会有你的所爱。我多希望你能成为这样的人,一个会爱敢爱的人,因为我们都是怀着如此原始的感情活下去,也是这份爱造就了你。

        春节时一家人看《李焕英》,过后争辩到不可开交。父兄觉得结局的大反转塑造了大爱无痕的母亲形象,但我和母亲却认为这把母爱刻画得过于单薄:母亲即便穿越回了最灿烂的青春年华,面对人生重来的机会,依然会默不作声无微不至地保护你,关心你,喂你吃包子,为你缝裤子,你喝吐了她扫地,你想圆梦她配合……像是《夏洛特烦恼》里的纸片人马冬梅,夏洛穿越而来潇洒重活了一遍,马冬梅却要无论如何不离不弃。然而,除了作为贾玲的母亲,李焕英更是一个女人,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,她到底是怎样的?青春再临,面对着镜子里光彩照人的自己,李焕英的心里涟漪几多?昨世将尽,今生重来,李焕英又是如何百感交集?如果不是包子,李焕英喜欢吃什么?如果不是缝裤子,李焕英喜欢做什么?她是否也曾有追悔已久的梦要圆,她是否也想到人生短暂,想好好为自己活一把?……设身处地地想,如果是我穿越回母亲的风光岁月与她相认,我想像她过去爱我那样去爱她——默不作声地关心她,让她真真切切自由地做自己,去选择和经历她自己所爱的生活。然后再能有足够的勇气,总是满怀关爱微笑着对她说:“我只希望你健康快乐就好!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生命太漫长,而人又太复杂。我多感慨歌里唱的“爱来爱去不明白爱的意义;爱到最后我们都无路可去……”,时常因此感到绝望。然而,又总是为了心底有时凝聚的淡淡爱意感到喜悦,想到家人的陪伴,妙手偶得的灵感,莫名无端的情愫,《心灵奇旅》中的点点火花。 孩子,这就是我现在所理解的爱。我想看着你有些迷茫而又灵动的眼神,告诉你:“爱就是什么都不为,只是想陪你一起活一会儿”。


<
Previous Post
Freedom 自由
>
Next Post
Goldmund 戈特孟